11月30日晚,万豪国际集团表示,其公司旗下喜达屋酒店预订系统2014年起遭网络“黑客”入侵,多达5亿人次的详细信息可能遭到泄露。(12月2日 新京报)
发生于四年前的黑客入侵事件,为何如今才被发现?五亿用户的信息遭到泄漏,万豪国际集团又该如何负责?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该集团对用户隐私保护的不重视,也反映出了大数据时代下,个体隐私意识的淡薄。
互联网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的同时,也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许多隐患。从订火车票、机票、登录社交账号到入住酒店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向运营商提供着个人隐私信息,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数据点,稍不注意,个人信息便会被不法分子窃取和倒卖。
短短一年时间内,用户隐私泄漏事件便屡见不鲜。从年初披露的Facebook主动泄露用户信息给“剑桥分析”,到八月份华住酒店用户信息被黑客在网上明码标价兜售事件,再到发生于四年前却近期才被发现的万豪酒店5亿住户信息泄露事件。那么,在大数据时代,谁又该为用户隐私负责呢?
在万豪这起数据泄露事件中,直接责任人无疑是万豪国际集团。作为全球顶级的酒店管理公司,本应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,却在管理顾客数据上出现长期疏漏,导致系统遭到黑客长达四年的入侵,五亿客户信息遭到泄漏。作为手中掌握着大量用户信息的商家,应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管理与保护,加强对网站系统的管控,及时预防黑客入侵。
除了行业道德自治外,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,法律也应该发挥其预防与管控作用。各国法律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方面仍不完善,国家应该出台更加严格、明确的法律法规让商家更小心、妥善地保管用户信息,告诫不法分子窃取公民信息的严重后果。
互联网时代,公民自身也应该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。比如不同账号的登录密码尽量不要重复,不要随意在网络上透露个人信息,同时,更不能随意窃取、倒卖他人的信息,这是一种违法行为。
只有商家、法律、个人三方面都将用户隐私保护重视起来,才能减少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,真正地保护公民信息安全。